最近,两家银行因违规办理商业用房假按揭、假首付贷款、零首付贷款行为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7月11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某股份制银行萍乡分行因违规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假按揭、假首付贷款被罚款50万元;同日,黔南银保监分局对某农商行处以50万元罚款,商业管理系统原因是该行未按规定进行审查审批,违规发放零首付商业用房购房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购买各类型商业用房的自然人发放的贷款. 一般来说,商业用房贷款的首付比例不低于五成,并且需要在商业用房竣工之后才能发放. 与个人住房贷款相比,商业用房贷款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相对较高的首付比例和放款条件.
根据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的说法,尽管商业用房交易总量占比较小,但这种违规行为仍然对楼市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商业用房购房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商住类用途,即购买商业产证的房屋用于居住,对这类购买群体的影响与购买住宅类似,会导致购房门槛降低. 但实际上,零首付贷款购房后期需要支付的利息和月供会增加,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二是纯投资性商业用房,通过零首付贷款、假首付贷款导致大量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将会放大按揭贷款风险,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上升.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贷款购买的商业用房应该是已经竣工验收的房屋.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贷款,这就会直接导致相关按揭贷款过早流入楼市. 如果预售资金(包括按揭贷款)的监管不严,开发商可能会将预售资金挪作他用,这将不利于楼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董希淼认为,对银行而言,出现假首付贷款、假按揭情况可能会增加商业用房贷款的风险,影响信贷资产质量. 对房地产市场而言,违规流入的信贷资金可能会放大企业的杠杆,增加经营风险. 监管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助于银行树立审慎经营理念,依法合规发展业务,更有效地防控信用风险,商业管理系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商业管理系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发布了相关提示。例如,浙江银保监局在5月份发布了提示,提醒消费者要高度警惕,谨慎防范“零首付购房”陷阱,依法合规申请贷款.
对于未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张波表示,购房者应该增强资金安全意识,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不要盲目追求低首付、高贷款比例.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确保按揭贷款的合规发放,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商业用房贷款乱象的存在对楼市和金融机构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只有加强监管、规范操作,才能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